52文学网 www.52wx.net,掌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翌日,中书舍人元澄上疏一折,就两国使团到达之前后提出几大看法。
奏折其中有两点重要表述。两国来使庆春,实属举国大事。上都水域广深,以防别有居心之徒破坏三国会面,建议调水寨兵船巡逻各大入都水道,且以严进严出为准,稳定都城治安。同时提到,普天欢庆之缘,减百姓来年赋税,为仍在颠沛流离的难民设济民所,开民间义诊,发放过冬米粮,以显大周求天下太平之心。
此疏由皇帝在朝上亲议,引发守旧派和新政派鼻战。
守旧派说,兵船不入都城各港,古制不可改。而新政派支持元澄此论。
新政派又说,接收玉陵难民已是额外开恩,不应再动用国库救济,减免赋税更是荒谬,倒是增加军饷迫在眉睫。而守旧派却就这点支持了元澄。
然而,皇帝对元澄所提皆属意,因此再议,再再议。
朝堂大小官员沸沸扬扬喧哗几日,最终再由元澄自提折衷案。兵船不入码头,而入船场补给。都护军严把船场,水士没有兵部调令不可上岸扰民。减赋税不再提,救济难民之开支以捐赠方式取得,〖中〗央统筹,各区分配。
两派已互相论疲,折衷案自然通过。皇帝下旨,由中书省率尚书省六部即日起办理此事。这在大周史上,是第一次中书省权力高过尚书省。但因为这样一件迎使的小事,没引起人们注意,包括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在内,顶多就是能指挥尚书们的感觉非常好而已。
后人却以此作为尚书省自最高行政机构退下的标志事件,而中书省逐渐上升到实质上的〖中〗央决策地位,为后来的官制变法创造了良好的过渡期。史书上甚至记载了元澄上书的全文,称澄明前书。
月尾,冬雷雨,冰冷如钢珠。
正午的天空,日月无光,乌云垂沉,似伸手就能拽下一片。江水怒号,浪打风大,载上百名官兵的大船飘摇犹如一叶扁舟。
船上两面大旗,虽被雨打湿了,却又被风强行拉直,一面“周”一面“萧”正是萧维所掌之水寨兵船,奉旨巡上都江河。隆冬气候,刺寒入骨,船上兵士却精神抖擞,时不时盘查过往船只。
船舱内,萧维和仲安正看水域分布图,商量要往哪个方向去补给粮草。
石磊哈着气,开了门进来,抱起暖茶壶,喝了老大一口,就大声嚷嚷“奶奶的熊,什么鬼天气,冷就算了,还他娘的下冰刀子雨,弟兄们快冻死了。”
仲安把火炉子挑旺,让石磊烘暖,笑着说“咱们带出来的人哪有这么孱弱,又不是姑娘小姐。江面如何?不补给,还能撑一日么?”“跟那个惊鱼滩相比,平得跟踩土一样。我是能再饿上三五天,怕弟兄们吃不消。又不是真打仗,不用这么练他们吧?”并不耻于谈那个时候晕船到吐,石磊烤着手,湿甲不换“虾船回报,几艘客船都是私造,无官府行业许可,有户本也没让过,问抓的人怎么发落,是否送交上都府衙?”私造超过一定承载量的船是违大周法的。
“放人。抓进去反倒添乱。”萧维边看图边下令“仲安,等会儿下船后去兵部说一声,让他们弄个全国急告,明令禁止私船入都。”虽然违法,但私船数量却占总数的两成。
因为船场供不应求,官府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听说中书省已经发下去了,到腊月估计就会清静不少。”仲安看萧维好像对中书省这三个字没反应,稍放下心,又说“这次六部在中书省率领下,做事比以前得力,思虑周全不说,办事也迅速且到位。
兵部今早书函致我,说天气转冷,增加粮米冬衣各种补给,让我们自己凭信去库里领。”
石磊听了挺惊讶“以往都是直接送来的,回回拿不全,他们还胡乱编派理由。这样好,咱们自己去拿,没得克扣。”“已经成惯例了。”仲安武姓,出自于不太出色的一支。曾祖本为庶子,因功受开国子爵,正五品到头。仲安家与其他武家走得不勤,倒是近年他跟着萧维,受到不少重视。“看在咱们白羽将军的面上,对咱们算扣得少的。”
“所以这回好。中书省办事,比尚书省牢靠。诶?白羽老弟,你三弟不是新提拔了中书舍人?该不会他有一功?”石磊大老粗一个,对朝堂波动不关心,就跟着萧维仲安站队。
“不是他这个中书舍人,而是另一个。你也认识。元澄。”仲安说罢,又瞧萧维。今日定力不错,看来不用担心为了一女子,跟人打架。
“贪官?!”石磊一拍脑门“怎么可1能。要是他,不该... -->>
翌日,中书舍人元澄上疏一折,就两国使团到达之前后提出几大看法。
奏折其中有两点重要表述。两国来使庆春,实属举国大事。上都水域广深,以防别有居心之徒破坏三国会面,建议调水寨兵船巡逻各大入都水道,且以严进严出为准,稳定都城治安。同时提到,普天欢庆之缘,减百姓来年赋税,为仍在颠沛流离的难民设济民所,开民间义诊,发放过冬米粮,以显大周求天下太平之心。
此疏由皇帝在朝上亲议,引发守旧派和新政派鼻战。
守旧派说,兵船不入都城各港,古制不可改。而新政派支持元澄此论。
新政派又说,接收玉陵难民已是额外开恩,不应再动用国库救济,减免赋税更是荒谬,倒是增加军饷迫在眉睫。而守旧派却就这点支持了元澄。
然而,皇帝对元澄所提皆属意,因此再议,再再议。
朝堂大小官员沸沸扬扬喧哗几日,最终再由元澄自提折衷案。兵船不入码头,而入船场补给。都护军严把船场,水士没有兵部调令不可上岸扰民。减赋税不再提,救济难民之开支以捐赠方式取得,〖中〗央统筹,各区分配。
两派已互相论疲,折衷案自然通过。皇帝下旨,由中书省率尚书省六部即日起办理此事。这在大周史上,是第一次中书省权力高过尚书省。但因为这样一件迎使的小事,没引起人们注意,包括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在内,顶多就是能指挥尚书们的感觉非常好而已。
后人却以此作为尚书省自最高行政机构退下的标志事件,而中书省逐渐上升到实质上的〖中〗央决策地位,为后来的官制变法创造了良好的过渡期。史书上甚至记载了元澄上书的全文,称澄明前书。
月尾,冬雷雨,冰冷如钢珠。
正午的天空,日月无光,乌云垂沉,似伸手就能拽下一片。江水怒号,浪打风大,载上百名官兵的大船飘摇犹如一叶扁舟。
船上两面大旗,虽被雨打湿了,却又被风强行拉直,一面“周”一面“萧”正是萧维所掌之水寨兵船,奉旨巡上都江河。隆冬气候,刺寒入骨,船上兵士却精神抖擞,时不时盘查过往船只。
船舱内,萧维和仲安正看水域分布图,商量要往哪个方向去补给粮草。
石磊哈着气,开了门进来,抱起暖茶壶,喝了老大一口,就大声嚷嚷“奶奶的熊,什么鬼天气,冷就算了,还他娘的下冰刀子雨,弟兄们快冻死了。”
仲安把火炉子挑旺,让石磊烘暖,笑着说“咱们带出来的人哪有这么孱弱,又不是姑娘小姐。江面如何?不补给,还能撑一日么?”“跟那个惊鱼滩相比,平得跟踩土一样。我是能再饿上三五天,怕弟兄们吃不消。又不是真打仗,不用这么练他们吧?”并不耻于谈那个时候晕船到吐,石磊烤着手,湿甲不换“虾船回报,几艘客船都是私造,无官府行业许可,有户本也没让过,问抓的人怎么发落,是否送交上都府衙?”私造超过一定承载量的船是违大周法的。
“放人。抓进去反倒添乱。”萧维边看图边下令“仲安,等会儿下船后去兵部说一声,让他们弄个全国急告,明令禁止私船入都。”虽然违法,但私船数量却占总数的两成。
因为船场供不应求,官府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听说中书省已经发下去了,到腊月估计就会清静不少。”仲安看萧维好像对中书省这三个字没反应,稍放下心,又说“这次六部在中书省率领下,做事比以前得力,思虑周全不说,办事也迅速且到位。
兵部今早书函致我,说天气转冷,增加粮米冬衣各种补给,让我们自己凭信去库里领。”
石磊听了挺惊讶“以往都是直接送来的,回回拿不全,他们还胡乱编派理由。这样好,咱们自己去拿,没得克扣。”“已经成惯例了。”仲安武姓,出自于不太出色的一支。曾祖本为庶子,因功受开国子爵,正五品到头。仲安家与其他武家走得不勤,倒是近年他跟着萧维,受到不少重视。“看在咱们白羽将军的面上,对咱们算扣得少的。”
“所以这回好。中书省办事,比尚书省牢靠。诶?白羽老弟,你三弟不是新提拔了中书舍人?该不会他有一功?”石磊大老粗一个,对朝堂波动不关心,就跟着萧维仲安站队。
“不是他这个中书舍人,而是另一个。你也认识。元澄。”仲安说罢,又瞧萧维。今日定力不错,看来不用担心为了一女子,跟人打架。
“贪官?!”石磊一拍脑门“怎么可1能。要是他,不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