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公主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期在书院上建设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他竟是真的兢兢业业在准备着书院筹建之事,甚至也如他承诺的一样请来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院长,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来的人齐豫虽是充州世家齐家的家主,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但他却是个绝对支持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用考试来选任官员的人。原因很简单,齐家已经是个没落世家了,齐豫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成才,没有一个成功入京为官,全部都留在充州靠父亲荫蔽当着差,甚至有一个因酒色早亡,剩下几个也子嗣不繁。
可以说,只要齐豫一死,齐家就会毫不意外地变成三流、四流的世家,这是齐豫所不能接受的,他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孙子辈上,而他确实有一个孙子齐承,是充州远近闻名的神童,三岁识千字,五岁可赋诗。齐豫对这个孙子极其看重,也因此整日忧心忡忡,毕竟他的孙子辈既没有强大的父荫,也没有可供支撑的母族,京城的一流世家的关系早就根深蒂固,像他们这样的地方二三流世家子弟,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京城中获得一席之地。齐豫不甘心他这个天才孙子只能在充州碌碌无为,他拼着一口气,也想给这个孙子留下政治遗产,所以宋期对他提了提书院的事,他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魏楚不知道齐豫如此爽快,到底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想着可以靠她荫蔽齐家后人,还是因为他真的已经看清当今局势。对齐承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最好的出路,依他的实力,科举是能让他直达天听,一展宏图的最好方式。
魏楚起初并不了解这些没落世家的心思,可是随着她在充州待的久了,便渐渐发现像齐家这样的人家并不少,像齐豫这样想的人,也不少!京城诸世家因为占据了政治中心,所以世代荫蔽,极其排斥有人进入他们的圈子,来分享他们的权力。但对于久居诸州,在渐渐没落,永远也没有机会进入核心政治圈的地方二三流世家来说,他们原有的资本是薄弱的,是不够的。他们急需一个能让他们重新回到政治核心的路子,而魏楚提出的科举考试的法子,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世家子弟相对庶民来说,拥有更好的基础,读书习字做文章本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考试选拔,想比与庶民来说,他们才是最快的那一批能享受到红利的人。
了解了这一点,魏楚不禁感慨:“我本以为这条路是与世家利益彻底相悖的,如今看来,只是久居京城,一叶障目了。”
桓昱笑着抱了抱她:“如今知晓也不晚,看来州郡的书院,会建得容易。”
有了这样的心里铺垫,魏楚就越加坚定地走地方包围中央的建设之路,她在充州待了两年,期间充州书院的建设都颇为顺畅,充州来书院求学的子弟也一年多过一年,甚至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年,还收到了好些周围州郡的学子的入学申请。
本以为在地方建书院是很难的一件事,却未曾想两年竟已小有规模了,待到离开时,魏楚最担心的反倒不是她走了以后,书院没了支撑会被整没了,反而是担心齐豫年事已高,害怕他的精力不足以支撑书院那烦累的工作!
离了充州,魏楚和桓昱便开始往北走,两人的下一站选定的是凉州,这一处几乎是两人的根据地,可是说凉州民众对魏楚和桓昱的到来是夹道欢迎,更别说卢将军他们早早地就出城相迎,在凉州建书院,魏楚绝不担心会有人捣乱,担心的反而是凉州久居边关,因着长年遭受匈奴骚扰,民众普遍尚武不尚文,一个个的,都不太喜欢学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虽则凉州人民夹道欢迎,并非常积极地给魏楚建书院,选老师,但到报名的时候,竟一个一个都缩了回去,待到问起,皆说自己家里世代从武,着实是习不了文,一番话这让魏楚很是哭笑不得。
在凉州待的两年,是魏楚和桓昱最轻松愉快的两年,书院的事几乎不用他们操心,两人时不时地溜号去军营看看,魏楚带来的府兵也直接跟着凉州军操练,比起充州来,方便了数倍。凉州诸军对魏楚态度殷勤,完全不在意她带着府兵操练这种有违律法的事,也没有人会向长安方向多嘴。
甚至,魏楚隐约觉得卢将军对她的态度与之前已有些不同,不知是不是二哥做过一些什么,毕竟卢将军是她外祖父手下的人,二哥这些年在京城活动,很多事都已经是不可能瞒得住的,最起码,不可能瞒得住她外祖父,虽然老人家的身体已是一年不如一年。
想到这些,魏楚便忍不住叹息,这些年京城里的状况,她同样是放在心上的,时时刻刻都关注着。
四年来,她大哥和大嫂再没有别的子嗣,只有那一女,二哥二嫂但是又生了两个孩子,她三哥和尹越也已有了两子。可以说,大哥的储君之位已然岌岌可危。且不说,大哥大嫂的年纪都不小了,想要指望大嫂生嫡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最让朝臣们不满的是,大哥不愿意纳侧妃生庶子,竟就守着这一妻一女,死不松口。
这样的态度让支持太子的正统派极度失望,也成为反对太子的人手里的最有用的把柄。魏楚知晓这个消息的时候,既有几分预料之中的了然,又难免伤感。她大哥的人生似乎永远都慢了一步,于仕途,他接受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家主,然而待到他成为那个恪守礼节、符合世家主流期望的人之后,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他将要成为一个掌控者、成为一个不受臣子价值观束缚的君主。于婚姻,他耳濡目染的是一夫一妻,是忠贞不渝、是相濡以沫,待到他成为这样一个翩翩君子,与妻子伉俪情深之后,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他要有子嗣,为了子嗣,他应该广纳后宫……这样彻底颠覆前半生的改变是何等痛苦,却没有人问过他是否愿意改变,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改变。
所有人都是被时代洪流席卷的一粒沙,即便位高权重,也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时时受着这些煎熬和拷问,可不同的是,她不想放弃,而她大哥,大约心中已经放弃了。
魏楚料想的一点也没错,在她和桓昱离开京城的第六年,在她儿子已经能满地跑、四处作乱、人讨狗嫌,在她刚刚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周太后崩逝,第二件,太子魏玄卧床不起!
魏楚又想到祖母年纪大了,也了解大哥处境的不易,但她没想到的是,乍一听闻,就是这样极端的消息!
离开了六年,身在扬州的她,挺着大肚子赶回去奔丧,回到皇宫,乍见父母,便能清楚感觉都他们都老了……可是,尽管母后如何涕泪俱下地怒骂她没良心,她都不敢也不能在长安久留,她甚至没有机会见上大哥一面,给祖母守完灵守完孝,便又一次匆匆离开了长安。
临行之时,她同样是悄悄出的城,没有通知任何人,但是,却收到了来自两府的临行别信。一份是来自她... -->>
宋期在书院上建设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他竟是真的兢兢业业在准备着书院筹建之事,甚至也如他承诺的一样请来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院长,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来的人齐豫虽是充州世家齐家的家主,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但他却是个绝对支持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用考试来选任官员的人。原因很简单,齐家已经是个没落世家了,齐豫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成才,没有一个成功入京为官,全部都留在充州靠父亲荫蔽当着差,甚至有一个因酒色早亡,剩下几个也子嗣不繁。
可以说,只要齐豫一死,齐家就会毫不意外地变成三流、四流的世家,这是齐豫所不能接受的,他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孙子辈上,而他确实有一个孙子齐承,是充州远近闻名的神童,三岁识千字,五岁可赋诗。齐豫对这个孙子极其看重,也因此整日忧心忡忡,毕竟他的孙子辈既没有强大的父荫,也没有可供支撑的母族,京城的一流世家的关系早就根深蒂固,像他们这样的地方二三流世家子弟,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京城中获得一席之地。齐豫不甘心他这个天才孙子只能在充州碌碌无为,他拼着一口气,也想给这个孙子留下政治遗产,所以宋期对他提了提书院的事,他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魏楚不知道齐豫如此爽快,到底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想着可以靠她荫蔽齐家后人,还是因为他真的已经看清当今局势。对齐承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最好的出路,依他的实力,科举是能让他直达天听,一展宏图的最好方式。
魏楚起初并不了解这些没落世家的心思,可是随着她在充州待的久了,便渐渐发现像齐家这样的人家并不少,像齐豫这样想的人,也不少!京城诸世家因为占据了政治中心,所以世代荫蔽,极其排斥有人进入他们的圈子,来分享他们的权力。但对于久居诸州,在渐渐没落,永远也没有机会进入核心政治圈的地方二三流世家来说,他们原有的资本是薄弱的,是不够的。他们急需一个能让他们重新回到政治核心的路子,而魏楚提出的科举考试的法子,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世家子弟相对庶民来说,拥有更好的基础,读书习字做文章本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考试选拔,想比与庶民来说,他们才是最快的那一批能享受到红利的人。
了解了这一点,魏楚不禁感慨:“我本以为这条路是与世家利益彻底相悖的,如今看来,只是久居京城,一叶障目了。”
桓昱笑着抱了抱她:“如今知晓也不晚,看来州郡的书院,会建得容易。”
有了这样的心里铺垫,魏楚就越加坚定地走地方包围中央的建设之路,她在充州待了两年,期间充州书院的建设都颇为顺畅,充州来书院求学的子弟也一年多过一年,甚至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年,还收到了好些周围州郡的学子的入学申请。
本以为在地方建书院是很难的一件事,却未曾想两年竟已小有规模了,待到离开时,魏楚最担心的反倒不是她走了以后,书院没了支撑会被整没了,反而是担心齐豫年事已高,害怕他的精力不足以支撑书院那烦累的工作!
离了充州,魏楚和桓昱便开始往北走,两人的下一站选定的是凉州,这一处几乎是两人的根据地,可是说凉州民众对魏楚和桓昱的到来是夹道欢迎,更别说卢将军他们早早地就出城相迎,在凉州建书院,魏楚绝不担心会有人捣乱,担心的反而是凉州久居边关,因着长年遭受匈奴骚扰,民众普遍尚武不尚文,一个个的,都不太喜欢学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虽则凉州人民夹道欢迎,并非常积极地给魏楚建书院,选老师,但到报名的时候,竟一个一个都缩了回去,待到问起,皆说自己家里世代从武,着实是习不了文,一番话这让魏楚很是哭笑不得。
在凉州待的两年,是魏楚和桓昱最轻松愉快的两年,书院的事几乎不用他们操心,两人时不时地溜号去军营看看,魏楚带来的府兵也直接跟着凉州军操练,比起充州来,方便了数倍。凉州诸军对魏楚态度殷勤,完全不在意她带着府兵操练这种有违律法的事,也没有人会向长安方向多嘴。
甚至,魏楚隐约觉得卢将军对她的态度与之前已有些不同,不知是不是二哥做过一些什么,毕竟卢将军是她外祖父手下的人,二哥这些年在京城活动,很多事都已经是不可能瞒得住的,最起码,不可能瞒得住她外祖父,虽然老人家的身体已是一年不如一年。
想到这些,魏楚便忍不住叹息,这些年京城里的状况,她同样是放在心上的,时时刻刻都关注着。
四年来,她大哥和大嫂再没有别的子嗣,只有那一女,二哥二嫂但是又生了两个孩子,她三哥和尹越也已有了两子。可以说,大哥的储君之位已然岌岌可危。且不说,大哥大嫂的年纪都不小了,想要指望大嫂生嫡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最让朝臣们不满的是,大哥不愿意纳侧妃生庶子,竟就守着这一妻一女,死不松口。
这样的态度让支持太子的正统派极度失望,也成为反对太子的人手里的最有用的把柄。魏楚知晓这个消息的时候,既有几分预料之中的了然,又难免伤感。她大哥的人生似乎永远都慢了一步,于仕途,他接受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家主,然而待到他成为那个恪守礼节、符合世家主流期望的人之后,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他将要成为一个掌控者、成为一个不受臣子价值观束缚的君主。于婚姻,他耳濡目染的是一夫一妻,是忠贞不渝、是相濡以沫,待到他成为这样一个翩翩君子,与妻子伉俪情深之后,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他要有子嗣,为了子嗣,他应该广纳后宫……这样彻底颠覆前半生的改变是何等痛苦,却没有人问过他是否愿意改变,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改变。
所有人都是被时代洪流席卷的一粒沙,即便位高权重,也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时时受着这些煎熬和拷问,可不同的是,她不想放弃,而她大哥,大约心中已经放弃了。
魏楚料想的一点也没错,在她和桓昱离开京城的第六年,在她儿子已经能满地跑、四处作乱、人讨狗嫌,在她刚刚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周太后崩逝,第二件,太子魏玄卧床不起!
魏楚又想到祖母年纪大了,也了解大哥处境的不易,但她没想到的是,乍一听闻,就是这样极端的消息!
离开了六年,身在扬州的她,挺着大肚子赶回去奔丧,回到皇宫,乍见父母,便能清楚感觉都他们都老了……可是,尽管母后如何涕泪俱下地怒骂她没良心,她都不敢也不能在长安久留,她甚至没有机会见上大哥一面,给祖母守完灵守完孝,便又一次匆匆离开了长安。
临行之时,她同样是悄悄出的城,没有通知任何人,但是,却收到了来自两府的临行别信。一份是来自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