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金良赶紧上前把魏延搀扶起来:“文长之武功将略,皆有大将之风,难能可贵的是有双慧眼,能弃暗投明文长跋涉千里来投,我走出城门几步来迎接,又有何难”。
说着,金良伸手取下魏延的头盔,把头盔上的灰尘轻拂了一下:“文长你这头盔上已经积满灰尘,可见这一路之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辛苦你了”。
这年头的上位者那里有这等平易近人,想当初那刘表只是远远瞟了魏延一眼就把他打发下去,魏延越发感激,涕零道:“魏延得主公如此厚爱,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力”。
金良一方面是想表达对魏延的厚爱,另外一方面嘛,趁着给魏延脱头盔之际,他手掌轻轻碰了一下魏延的后脑勺。
金良摸了魏延的后脑勺以后,不禁哑然失笑。
罗灌水又在忽悠人啊,魏延的后脑勺平顺得很,根本没有他所说的反骨。
罗灌水之所以搞出反骨一说,完全是为了证明罗灌水塑造出来那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但他写得太前后呼应了,活灵活现了,以至于把金良都忽悠住了。
实际上书里根本没有描绘魏延具体的骨相,看起来诸葛亮是根据魏延的‘精’神气度来决定其反骨存立的。
魏延是有将才,但‘性’格矜高,持才傲物,他之前的两次表现也让诸葛亮不安,一次是为迎救连逃命都不忍心丢下老百姓的刘备而反叛刘琮勇开城门第二次是为保黄忠而杀韩玄,诸葛亮刻意忽视魏延是为了投靠刘备而做出来那样的举动,刻意认为魏延是两番叛主,脑后必有反骨。
罗灌水又写诸葛亮死后魏延有意谋反,诸葛亮死前设计让马岱杀魏延,其实,多半也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英明而刻意污蔑魏延,治史严谨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明确指出:魏延“实无反意也”。
金良又想起,后清初年,太祖决定修三门峡水库,别人都表示拥护有的专家虽有异议也不敢说,只有黄万里坚决反对,结果被打成****庐山上,太祖说彭帅:“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残酷的灾害证明了******和三门峡都是极端错误的决策,那两位被称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都是国家的良心。
金良觉得,魏延的“脑后有反骨”实际上是他一直在维护着他心中的忠义,他认为刘琮不合大义便开门迎接刘备,他认为韩玄残暴不仁,他就杀掉韩玄救下黄忠,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他魏延一辈子都忠于刘备,忠于刘备的蜀汉大业这一点儿无可厚非。
金良对魏延非常器重,不但因为他知道魏延的脑后反骨是千古奇冤有同情之意,而且金良熟读三国志,他清楚,真正历史上魏延的本事比演义上写的那位还要大上一些。
说起历史上蜀汉将领,五虎将之下便是魏延,这种排行或是以资历,或是以武艺,但若是以将略而言,魏延不逊于五虎中的任何一位。
建兴八年,曹魏司马懿率大军入寇蜀汉汉中地区,被蜀汉军队在正面挡住了曹魏军队的进攻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魏延不愧为蜀汉名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居然在阳溪破郭淮、费瑶等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官位仅在诸葛亮之下。
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楙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裙带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
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如果采用此计策,即使蜀汉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
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金良想到,后来蜀汉灭于魏国之手,正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便对诸葛亮的过于谨慎有些不满,诸葛亮已经跟随他叔父诸葛玄来到襄阳就任魏郡太守,自己就要好好敲打一下诸葛亮,让他偶尔也能冒险用些奇谋。
不过,就此说诸葛亮压制魏延,也不公平设想一下,后期的蜀汉谁能掌控得了五虎死后唯他独尊、桀骜不驯的魏延呢,掌控不了的话,只有除掉他了,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延的下场便注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在生前还一直以将才难得来保着魏延说诸葛亮打压李严、廖立等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蜀汉后期,若没有诸葛亮,指望蒋琬那些人,只会把他们整得惨。
当然,魏延落得那般下场,虽然怪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君臣不能容人,多还是要怪魏延自己。(未完待续。)
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金良赶紧上前把魏延搀扶起来:“文长之武功将略,皆有大将之风,难能可贵的是有双慧眼,能弃暗投明文长跋涉千里来投,我走出城门几步来迎接,又有何难”。
说着,金良伸手取下魏延的头盔,把头盔上的灰尘轻拂了一下:“文长你这头盔上已经积满灰尘,可见这一路之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辛苦你了”。
这年头的上位者那里有这等平易近人,想当初那刘表只是远远瞟了魏延一眼就把他打发下去,魏延越发感激,涕零道:“魏延得主公如此厚爱,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力”。
金良一方面是想表达对魏延的厚爱,另外一方面嘛,趁着给魏延脱头盔之际,他手掌轻轻碰了一下魏延的后脑勺。
金良摸了魏延的后脑勺以后,不禁哑然失笑。
罗灌水又在忽悠人啊,魏延的后脑勺平顺得很,根本没有他所说的反骨。
罗灌水之所以搞出反骨一说,完全是为了证明罗灌水塑造出来那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有识人先识骨的本领,但他写得太前后呼应了,活灵活现了,以至于把金良都忽悠住了。
实际上书里根本没有描绘魏延具体的骨相,看起来诸葛亮是根据魏延的‘精’神气度来决定其反骨存立的。
魏延是有将才,但‘性’格矜高,持才傲物,他之前的两次表现也让诸葛亮不安,一次是为迎救连逃命都不忍心丢下老百姓的刘备而反叛刘琮勇开城门第二次是为保黄忠而杀韩玄,诸葛亮刻意忽视魏延是为了投靠刘备而做出来那样的举动,刻意认为魏延是两番叛主,脑后必有反骨。
罗灌水又写诸葛亮死后魏延有意谋反,诸葛亮死前设计让马岱杀魏延,其实,多半也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英明而刻意污蔑魏延,治史严谨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明确指出:魏延“实无反意也”。
金良又想起,后清初年,太祖决定修三门峡水库,别人都表示拥护有的专家虽有异议也不敢说,只有黄万里坚决反对,结果被打成****庐山上,太祖说彭帅:“你和黄万里一样脑后长着反骨”残酷的灾害证明了******和三门峡都是极端错误的决策,那两位被称为“脑后长着反骨”的人,都是国家的良心。
金良觉得,魏延的“脑后有反骨”实际上是他一直在维护着他心中的忠义,他认为刘琮不合大义便开门迎接刘备,他认为韩玄残暴不仁,他就杀掉韩玄救下黄忠,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他魏延一辈子都忠于刘备,忠于刘备的蜀汉大业这一点儿无可厚非。
金良对魏延非常器重,不但因为他知道魏延的脑后反骨是千古奇冤有同情之意,而且金良熟读三国志,他清楚,真正历史上魏延的本事比演义上写的那位还要大上一些。
说起历史上蜀汉将领,五虎将之下便是魏延,这种排行或是以资历,或是以武艺,但若是以将略而言,魏延不逊于五虎中的任何一位。
建兴八年,曹魏司马懿率大军入寇蜀汉汉中地区,被蜀汉军队在正面挡住了曹魏军队的进攻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魏延不愧为蜀汉名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居然在阳溪破郭淮、费瑶等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官位仅在诸葛亮之下。
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将军夏侯楙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裙带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
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如果采用此计策,即使蜀汉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
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金良想到,后来蜀汉灭于魏国之手,正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便对诸葛亮的过于谨慎有些不满,诸葛亮已经跟随他叔父诸葛玄来到襄阳就任魏郡太守,自己就要好好敲打一下诸葛亮,让他偶尔也能冒险用些奇谋。
不过,就此说诸葛亮压制魏延,也不公平设想一下,后期的蜀汉谁能掌控得了五虎死后唯他独尊、桀骜不驯的魏延呢,掌控不了的话,只有除掉他了,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延的下场便注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在生前还一直以将才难得来保着魏延说诸葛亮打压李严、廖立等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蜀汉后期,若没有诸葛亮,指望蒋琬那些人,只会把他们整得惨。
当然,魏延落得那般下场,虽然怪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君臣不能容人,多还是要怪魏延自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