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停职在家的日子。时间一下子慢下来,一天天清闲而安静,可是不知不觉中猛然会发现过去了太多,太快了。
沈若寥无事可做,问方孝孺借了不少书来,天天在家里和南宫秋一起读书弹琴,也时常带她出去散心,手挽手漫步在街巷里,秦淮河畔,夫子庙闹市中,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有的时候,他似乎能感觉到路人异样的眼神,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说他和沈如风一样好色成性,残忍负心,说他抛弃了自己老家的糟糠之妻,说他有命案在身还如此招摇悠哉,说他和夫人好生恩爱,说他现在是在装样子给别人看。
南宫秋也听得见;每当这时,她便紧紧拉着丈夫的手,焦虑地贴在他身边,生怕他发了火,当街和别人打起架来。她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想;她心里只有他一个人,一件事,她只在乎他的感受。
二月八日,建文朝第一场会试拉开了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贡生从五湖四海不远千里赶到京师应天,参加这两年一度的科举会试。这一科是庚辰,主考官太常寺少卿高逊志、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而参与出题、阅校试卷的官员几乎囊括了翰林院所有文史学士,还包括一些监察御史,以防止考官有徇私舞弊之嫌。考试从考生入院到阅卷完毕历经十七天,加上之前各地考生陆续赶来应试,以及之后拜见座主恩师,访问各界亲友,两个月的时间里京城都是热闹非凡。沈若寥和南宫秋即便足不出户,也能感觉到外面街市上涌动的人潮,已经把料峭春寒远远赶出了京城。夫子庙贡院考场戒严,丝毫影响不了周围拥堵的关注和热闹。至于揭榜之时,几多欢喜,几多失落和忧愁,正仿佛新科的喜悦与内战的硝烟弥漫一样混杂在一起,渐渐分辨不出彼此的味道,只是一样的躁动不安,忙忙碌碌。
就在这期间,前线传来一个消息:燕王发兵大同了,于二月癸丑兵抵大同城下。
这个消息早在徐辉祖预料之中,而且迟到了一个月,本来并不令人吃惊。令人吃惊之处在于,报信的士兵说,燕军出动的时候,房昭的援军依旧还见不着踪影,吴杰率领的援军也没有任何消息。
就连一向忍让的朱允炆,这一回也禁不住勃然大怒了。建文天子在满朝文武纷纷上表参劾李景隆的激励下,飞旨下令大将军无论如何立刻出兵援救大同,否则以抗旨治罪,同时要求大将军上书说明迟迟不发援军,以致贻误战机的理由。
殿试贡士的名单已经经过严格核对,层层查验,终于呈递到天子手中。沈若寥只能在家里揣度,此刻皇上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滋味。他已经可以预见到,——满朝文武,甚至是全天下的人,此刻都能猜出来,毕竟情势如此,预见到廷试的题目并不难。
如何平息燕王之乱?如何才能和平削藩,以解天子之危,达四境之和,成天下之治?
一群呆头书生,能懂什么——远在千里之外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燕王这样告诉他的手下。
京城这边,沈若寥竟也听到有落榜的考生以此自嘲。
当时是在夫子庙前的贡院街,他和南宫秋像往常一样,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吃鸭汤粉丝,同桌一个年轻书生,貌似落了榜,满脸的丧气,衣服又脏又破,买了一碗粉丝,似乎还怕钱不够,偷偷摸出身上的零钱来,放在桌子底下数。
一个貌似是他同乡的举子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老弟,怎么在这儿打牙祭呢?好不容易考完了,累得人瘦了好几圈,还不说去馆子里好好捞点儿油水回来?”
那个书生没好气道:“你请客啊?老子没钱。”
他的同乡奇怪:“不对吧,我记得你来时身上盘缠带得足够啊。考场上又花不了你一分钱?”
那个书生道:“真是岂有此理;天子脚下,还是专门招待考生的客栈,大白天让人偷了我的东西去。该当我晦气,这一科考不上也罢。”
他同乡道:“你被偷了?原来如此。那就没办法了。你报官了吗?”
“顶个鸟用?我坐在这儿等他花上几个月工夫抓小偷吗?今天晚上就没钱住店了。”
沈若寥听到这书生竟然嘴里冒泡,不由得心里好笑。
那同乡同情地笑道:“你可真是楣到家了。那还是赶紧回家吧,两年后再来考,说不定把你这回栽的运气一股脑都赚回来。”
“百无一用是书生;还考个鸟啊,不如回去种地。”
“哎,你自己是读书人,怎么能说这种话。你不考试,这么多年书不是白读了?好歹现在也是个举子,有固定的俸禄,总比种地强吧?”
“就这你就满意了?”那落魄书生鄙夷地说道:“就算考上了进士又怎么样?还不是捆在书堆里继续当蛀虫,能上战场杀退燕兵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沈若寥听到这里,心里微微一动,抬起头来望了那书生一眼。
那书生生得细眉细眼,身材瘦弱,衣着寒酸而土气,乍看并不像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人。进而他又注意到,此人鼻翼甚窄,双唇极薄,下巴尖削,说话的时候,眼睛只是盯着前面的碗,目光似鹰一般笃定而阴沉。
那个同乡好生劝慰他道:“不就一次考试么,别灰心嘛;要不然,咱俩一起回去。你放心,我带的盘缠足够,路上的钱我包了。”
“不用;你走你的吧,我有办法的。”
那人好心笑道:“你看你,又来了,你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能有什么办法?你这点儿面子比肚子还重要啊?”
“去你的吧,少管我的事。”
“得得,我不管你。你也知道我住哪儿,反正我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走,实在没辙了你就来找我,咱俩一起回去;师父还在家等着咱们呢。”
等那个同乡离开,沈若寥开口问道:
“敢问这位兄台,是哪儿的人?”
那个书生抬头看了看沈若寥,瞟了一眼边上的南宫秋。
“临邑,”他答道。
沈若寥轻轻一笑:“山东是个好地方呢,人杰地灵的。”
那书生冷淡地问道:“阁下去过山东?”
沈若寥笑道:“那是当然;没去过的人是不会体会到的。”
那书生问道:“你是哪儿的人?听口音,像北平人?”
“兄台好耳力。看样子,你也游历过不少地方,不是捐在家里死读圣贤书的人。”
那书生听了这话,反而不高兴,冷冷说道:“看样子,阁下是已经高中了,才会有这好心情在贡院门口吃小吃。”
沈若寥惊奇地笑道:“你觉得我像到这儿来考试的样么?”
那书生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摇摇头:“不像;哪儿有进京赶考还带着媳妇儿的。只不过,两军正交战,你一个北平人,怎么跑到应天来了?”
沈若寥指了指面前的碗:“就冲着它来的。北平吃不着这口。要不,兄台也不会落了榜,还跑到贡院门口来坐着添堵心。”
他看了看身边南宫秋已经吃完,掏出钱来递给那小贩。
“我们三个人的一起结了。”
那小贩瞟了一眼边上的穷书生,犹疑地望着沈若寥,难为情地笑道:
“沈爷,我只收您和夫人的钱,别人的我不敢管您要。”
“为什么?”沈若寥已经站起身来,奇怪地望着他。
那小贩道:“自从上次,您拉着一个人在老赵那里吃过之后,他可就倒了大楣了,让官兵掀了摊子,抓进刑部去关了好几天,过了两次大堂提审,问他是不是往汤里下了毒,害得皇上生了病。最后好歹是放了人,可是非说他违法经营,汤里面不干净,赚的黑心钱,罚没了家产。他的生计算是从此毁了,我们这一条街的鸭汤都跟着倒霉。您带来的客人,那可不知都是什么贵人,万一再有个皇上吃出毛病来,我们可担待不起。”
沈若寥听得无比郁闷:“这么说来,我倒害苦了你们了……”
“不敢;您是个好人,从来也不跟我们过不去。我们都乐意见您来,可是也就只限于您和夫人了。别的达官贵人我们不敢惹,所以求求您也别再带您什么朋友来了。”
沈若寥没有说话,收回那多余的一份钱来,挽了南宫秋的手,离开了摊位。
那书生数了半天,终于把身上的零钱凑齐了,交给那小贩,也起身离开了贡院街。
他无目的地闲逛,身上的钱已经不够他晚上再住店了。现在便启程回家,他又有些不甘心,来京城将近一个月,等于白跑一趟。再说,这点儿钱作路上的盘缠也不够。难道,他真的要投靠那个有钱的老同窗了?其实那人挺不错,同窗这么多年,十分仗义,是个值得掏心掏肺的朋友。只不过,他的文章一直写得比自己漂亮,很受老师偏爱。家里本来也很富裕,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从来不会算计。他和这个同窗不一样,他出身寒微,从小没了父亲,家里日子一直很难,如果不是老师德高,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到济阳读书。因此,济阳所有人都会夸他那个同窗好善乐施,广济朋友,可自己却始终看不惯他有钱的样子。再加上不久前,这位老同窗又刚刚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是济阳当地漂亮贤慧都出了名的姑娘,自己也已经心仪很久了。娶了就娶了吧,他知道在那个美人的眼里,比起那个同窗来,自己什么都不是。可是那一场婚礼真可谓轰轰烈烈,简直要闹到济南去。就算是有钱,也不能这么炫耀吧。
他是决不会向这个老同窗开口的。但是,不求同窗帮忙,他就真的没有别的法子了。难道,他只能去主考官家里借钱不成?
他走了一会儿,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正彷徨间,一个店仆打扮的小伙子却走到他面前,问道:
“请问您是纪老爷吗?”
那书生愣了一下:“老爷不敢当。不过你怎么知道——”
“纪爷请随我来。”那小二做出手势,要他随自己一起进旁边的酒楼。
那书生抬头看了看。两层的酒楼门脸不俗,一块大牌匾高高在上,开元酒楼四个烫金大字分外夺目。他有些吃惊。
“这——我进去干吗?”
那小二不卑不亢地说道:“有位大人为纪爷定了桌酒菜,都已经备好了。请纪爷随我来。”
那书生愕然:“定酒菜?为我?那是谁啊?我在这京城可谁也不认识啊。”
小二道:“您不用问,那位大人叮嘱过,说您不认识他,也不让我告诉您。您只管进去便是,酒菜的钱已经都付过了。”
那书生怔了片刻,腹中饿得咕咕作响。本来,一碗鸭汤粉丝实在塞不了几条牙缝。不过,一个他素不相识的京城里什么大人平白无故请他一桌酒菜,这事怎么想怎么觉得有些悬。毕竟,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读书读到了举人的层次,这点儿架子无论如何是放不下的。更何况,世上没有白捡的便宜,他更害怕这是什么圈套。
... -->>
停职在家的日子。时间一下子慢下来,一天天清闲而安静,可是不知不觉中猛然会发现过去了太多,太快了。
沈若寥无事可做,问方孝孺借了不少书来,天天在家里和南宫秋一起读书弹琴,也时常带她出去散心,手挽手漫步在街巷里,秦淮河畔,夫子庙闹市中,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有的时候,他似乎能感觉到路人异样的眼神,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说他和沈如风一样好色成性,残忍负心,说他抛弃了自己老家的糟糠之妻,说他有命案在身还如此招摇悠哉,说他和夫人好生恩爱,说他现在是在装样子给别人看。
南宫秋也听得见;每当这时,她便紧紧拉着丈夫的手,焦虑地贴在他身边,生怕他发了火,当街和别人打起架来。她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想;她心里只有他一个人,一件事,她只在乎他的感受。
二月八日,建文朝第一场会试拉开了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贡生从五湖四海不远千里赶到京师应天,参加这两年一度的科举会试。这一科是庚辰,主考官太常寺少卿高逊志、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而参与出题、阅校试卷的官员几乎囊括了翰林院所有文史学士,还包括一些监察御史,以防止考官有徇私舞弊之嫌。考试从考生入院到阅卷完毕历经十七天,加上之前各地考生陆续赶来应试,以及之后拜见座主恩师,访问各界亲友,两个月的时间里京城都是热闹非凡。沈若寥和南宫秋即便足不出户,也能感觉到外面街市上涌动的人潮,已经把料峭春寒远远赶出了京城。夫子庙贡院考场戒严,丝毫影响不了周围拥堵的关注和热闹。至于揭榜之时,几多欢喜,几多失落和忧愁,正仿佛新科的喜悦与内战的硝烟弥漫一样混杂在一起,渐渐分辨不出彼此的味道,只是一样的躁动不安,忙忙碌碌。
就在这期间,前线传来一个消息:燕王发兵大同了,于二月癸丑兵抵大同城下。
这个消息早在徐辉祖预料之中,而且迟到了一个月,本来并不令人吃惊。令人吃惊之处在于,报信的士兵说,燕军出动的时候,房昭的援军依旧还见不着踪影,吴杰率领的援军也没有任何消息。
就连一向忍让的朱允炆,这一回也禁不住勃然大怒了。建文天子在满朝文武纷纷上表参劾李景隆的激励下,飞旨下令大将军无论如何立刻出兵援救大同,否则以抗旨治罪,同时要求大将军上书说明迟迟不发援军,以致贻误战机的理由。
殿试贡士的名单已经经过严格核对,层层查验,终于呈递到天子手中。沈若寥只能在家里揣度,此刻皇上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滋味。他已经可以预见到,——满朝文武,甚至是全天下的人,此刻都能猜出来,毕竟情势如此,预见到廷试的题目并不难。
如何平息燕王之乱?如何才能和平削藩,以解天子之危,达四境之和,成天下之治?
一群呆头书生,能懂什么——远在千里之外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燕王这样告诉他的手下。
京城这边,沈若寥竟也听到有落榜的考生以此自嘲。
当时是在夫子庙前的贡院街,他和南宫秋像往常一样,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吃鸭汤粉丝,同桌一个年轻书生,貌似落了榜,满脸的丧气,衣服又脏又破,买了一碗粉丝,似乎还怕钱不够,偷偷摸出身上的零钱来,放在桌子底下数。
一个貌似是他同乡的举子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老弟,怎么在这儿打牙祭呢?好不容易考完了,累得人瘦了好几圈,还不说去馆子里好好捞点儿油水回来?”
那个书生没好气道:“你请客啊?老子没钱。”
他的同乡奇怪:“不对吧,我记得你来时身上盘缠带得足够啊。考场上又花不了你一分钱?”
那个书生道:“真是岂有此理;天子脚下,还是专门招待考生的客栈,大白天让人偷了我的东西去。该当我晦气,这一科考不上也罢。”
他同乡道:“你被偷了?原来如此。那就没办法了。你报官了吗?”
“顶个鸟用?我坐在这儿等他花上几个月工夫抓小偷吗?今天晚上就没钱住店了。”
沈若寥听到这书生竟然嘴里冒泡,不由得心里好笑。
那同乡同情地笑道:“你可真是楣到家了。那还是赶紧回家吧,两年后再来考,说不定把你这回栽的运气一股脑都赚回来。”
“百无一用是书生;还考个鸟啊,不如回去种地。”
“哎,你自己是读书人,怎么能说这种话。你不考试,这么多年书不是白读了?好歹现在也是个举子,有固定的俸禄,总比种地强吧?”
“就这你就满意了?”那落魄书生鄙夷地说道:“就算考上了进士又怎么样?还不是捆在书堆里继续当蛀虫,能上战场杀退燕兵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沈若寥听到这里,心里微微一动,抬起头来望了那书生一眼。
那书生生得细眉细眼,身材瘦弱,衣着寒酸而土气,乍看并不像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人。进而他又注意到,此人鼻翼甚窄,双唇极薄,下巴尖削,说话的时候,眼睛只是盯着前面的碗,目光似鹰一般笃定而阴沉。
那个同乡好生劝慰他道:“不就一次考试么,别灰心嘛;要不然,咱俩一起回去。你放心,我带的盘缠足够,路上的钱我包了。”
“不用;你走你的吧,我有办法的。”
那人好心笑道:“你看你,又来了,你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能有什么办法?你这点儿面子比肚子还重要啊?”
“去你的吧,少管我的事。”
“得得,我不管你。你也知道我住哪儿,反正我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走,实在没辙了你就来找我,咱俩一起回去;师父还在家等着咱们呢。”
等那个同乡离开,沈若寥开口问道:
“敢问这位兄台,是哪儿的人?”
那个书生抬头看了看沈若寥,瞟了一眼边上的南宫秋。
“临邑,”他答道。
沈若寥轻轻一笑:“山东是个好地方呢,人杰地灵的。”
那书生冷淡地问道:“阁下去过山东?”
沈若寥笑道:“那是当然;没去过的人是不会体会到的。”
那书生问道:“你是哪儿的人?听口音,像北平人?”
“兄台好耳力。看样子,你也游历过不少地方,不是捐在家里死读圣贤书的人。”
那书生听了这话,反而不高兴,冷冷说道:“看样子,阁下是已经高中了,才会有这好心情在贡院门口吃小吃。”
沈若寥惊奇地笑道:“你觉得我像到这儿来考试的样么?”
那书生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摇摇头:“不像;哪儿有进京赶考还带着媳妇儿的。只不过,两军正交战,你一个北平人,怎么跑到应天来了?”
沈若寥指了指面前的碗:“就冲着它来的。北平吃不着这口。要不,兄台也不会落了榜,还跑到贡院门口来坐着添堵心。”
他看了看身边南宫秋已经吃完,掏出钱来递给那小贩。
“我们三个人的一起结了。”
那小贩瞟了一眼边上的穷书生,犹疑地望着沈若寥,难为情地笑道:
“沈爷,我只收您和夫人的钱,别人的我不敢管您要。”
“为什么?”沈若寥已经站起身来,奇怪地望着他。
那小贩道:“自从上次,您拉着一个人在老赵那里吃过之后,他可就倒了大楣了,让官兵掀了摊子,抓进刑部去关了好几天,过了两次大堂提审,问他是不是往汤里下了毒,害得皇上生了病。最后好歹是放了人,可是非说他违法经营,汤里面不干净,赚的黑心钱,罚没了家产。他的生计算是从此毁了,我们这一条街的鸭汤都跟着倒霉。您带来的客人,那可不知都是什么贵人,万一再有个皇上吃出毛病来,我们可担待不起。”
沈若寥听得无比郁闷:“这么说来,我倒害苦了你们了……”
“不敢;您是个好人,从来也不跟我们过不去。我们都乐意见您来,可是也就只限于您和夫人了。别的达官贵人我们不敢惹,所以求求您也别再带您什么朋友来了。”
沈若寥没有说话,收回那多余的一份钱来,挽了南宫秋的手,离开了摊位。
那书生数了半天,终于把身上的零钱凑齐了,交给那小贩,也起身离开了贡院街。
他无目的地闲逛,身上的钱已经不够他晚上再住店了。现在便启程回家,他又有些不甘心,来京城将近一个月,等于白跑一趟。再说,这点儿钱作路上的盘缠也不够。难道,他真的要投靠那个有钱的老同窗了?其实那人挺不错,同窗这么多年,十分仗义,是个值得掏心掏肺的朋友。只不过,他的文章一直写得比自己漂亮,很受老师偏爱。家里本来也很富裕,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从来不会算计。他和这个同窗不一样,他出身寒微,从小没了父亲,家里日子一直很难,如果不是老师德高,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到济阳读书。因此,济阳所有人都会夸他那个同窗好善乐施,广济朋友,可自己却始终看不惯他有钱的样子。再加上不久前,这位老同窗又刚刚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是济阳当地漂亮贤慧都出了名的姑娘,自己也已经心仪很久了。娶了就娶了吧,他知道在那个美人的眼里,比起那个同窗来,自己什么都不是。可是那一场婚礼真可谓轰轰烈烈,简直要闹到济南去。就算是有钱,也不能这么炫耀吧。
他是决不会向这个老同窗开口的。但是,不求同窗帮忙,他就真的没有别的法子了。难道,他只能去主考官家里借钱不成?
他走了一会儿,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正彷徨间,一个店仆打扮的小伙子却走到他面前,问道:
“请问您是纪老爷吗?”
那书生愣了一下:“老爷不敢当。不过你怎么知道——”
“纪爷请随我来。”那小二做出手势,要他随自己一起进旁边的酒楼。
那书生抬头看了看。两层的酒楼门脸不俗,一块大牌匾高高在上,开元酒楼四个烫金大字分外夺目。他有些吃惊。
“这——我进去干吗?”
那小二不卑不亢地说道:“有位大人为纪爷定了桌酒菜,都已经备好了。请纪爷随我来。”
那书生愕然:“定酒菜?为我?那是谁啊?我在这京城可谁也不认识啊。”
小二道:“您不用问,那位大人叮嘱过,说您不认识他,也不让我告诉您。您只管进去便是,酒菜的钱已经都付过了。”
那书生怔了片刻,腹中饿得咕咕作响。本来,一碗鸭汤粉丝实在塞不了几条牙缝。不过,一个他素不相识的京城里什么大人平白无故请他一桌酒菜,这事怎么想怎么觉得有些悬。毕竟,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读书读到了举人的层次,这点儿架子无论如何是放不下的。更何况,世上没有白捡的便宜,他更害怕这是什么圈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