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苏继续在思考。
王巨今天是放开了,没办法,想做事了,必须找朋友,更想找小苏这样的朋友。所以必须将他的脑子说得“开窍”。
“兼并之害,当真没人知道?秦朝暴政不算,西汉外戚篡国我也不算。东汉呢?实际说起来,王莽变法,也同样是兼并害的!再到东晋,孙恩之乱为何?再到我朝,王小波与李顺之乱为何?”
不但在宋朝,后世继续来。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难道不知道吗?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带路人”?为什么有那么多攻击母国的香蕉人?当真没有一个强大的母国,他们会活得更有尊严?
一样的道理!
“你们看到的只是会产生骚动,但有没有看到真正的危机?辽国比西夏好一点,但也不能称为老实,比如宋夏开战时,他们为何陈兵幽云?为何岁币从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西夏就更不用说了,无论给多少岁币,他们一直就没有老实过!然而这个积欠无疑就是一个大火药包。积欠一天不解决,这个危机就一天无法化解。陛下与介甫公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不敛财,还能有其他什么好办法?”
小苏开始沮丧了。
“我再说一件事,郑白渠不是我自夸,做得很好了吧。但有没有做好?没有!为何,且听我说,我为了减少麻烦与冲突,并没有真正查没隐田,只是逼着他们将隐田变成了明田。另外我还带着他们注意商业。隐田变成了明田,是多交了税,好了,问题来了。是多交了税,然而因为得到很好地灌溉,他们收入实际在增加中。转移到商业上,财富积累更快。也就是他们越富就越富。”
“我再说一下贫困百姓,因为我分了一些新得的耕地,又能灌溉,能喘一口气了,不过这些地终有限的,虽然能丰收,以后国家税务必然会倾斜,必然会加重,因此勉强不过能维持温和生活罢了。但有灾害呢?就算灾害还能自保。二三十年后,人口增涨后,这些地又不够用了。但另一外少数一群人正在积累更庞大的财富。遇到困难,兼并又再度开始。子由兄,我说的你会意了吧。看似我做得不错,实际只是治标,没有治标,仍然为郑白渠未来的中贫困百姓埋下了一个超级大的火坑。就是这样牵就,我离开后,依然有许多豪强对我不满。”
“这还是有郑白渠之灌溉之利牵就,若没有呢?子由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受益者未必感谢,受害者必然仇恨。但一个个不做事,如何了得。难道继续让这个积欠发展下去,最后三亿,五亿,十亿?到了那时候,天下揭竿而起,不知道你我又何去何从?子由兄,你打算怎么做,从逆贼谋反,或者任由逆贼杀害?”
小苏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那不可能。”
“不可能?现在人口一千三百多万户了,象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达两千万户是四十年,还是五十年。兼并又是如此的厉害,两千万户了,你以为我说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那怎么办?”
“子由兄,看这些变法,不能看其法,而要看其变法的背后。国家两大危机,一个危机就是眼下的积欠与空虚的国库,想一想,英帝大行,陛下都喊没钱用了,不得不只出三分之一的赏赐,河北大旱了,国家任由灾民自生自灭,去年黄河两处决堤,经济稍缓一点,然而陛下还不得不拿出内藏库的珍珠与香料便卖救灾,一旦辽夏联手举国来犯,用什么财政来御敌啊?说仁政,都想仁政,但没有钱帛,用什么来仁政哪?”
“没想到啊,没想到。”
“子由兄,你能关心国家前途,很不错了,至少我感觉你比富公高尚。”
小苏啼笑皆非。
“但也不能怪你,你不知道真相嘛。因此国家当务之急,是将这个积欠填补上,使国库略有盈余,这个道理与置兵一样,我可以不穷兵黜武,但不能不备武。”
“敛财是对的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不好意思,最后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对的。但准确的做法,就是以后如何矫正。我再说桑弘羊,本来这是一个容易遗忘掉的名字,因为介甫公变法,这段时间屡屡提起,都说是小人,奸臣。然而子油兄,若无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经济能恢复过来吗,若无桑弘羊打下的基础,能有昭宣之治么?霍光很了不起,但将他放在汉武帝后期的国政当中,看他会不会有良策,将财政转好?但我为什么说他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及时地将桑弘羊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了起来。你我现在资历浅,地位低,暂时不是你我的舞台,因此何必急之。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参与,不是争执,不是吵架,而是观看,思考,以便几年后你我同时成长起来后,大家联手,学习霍光那样,及时的将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起来,等到国家财政转好,将一些真正属于真正敛财的法门,慢慢地杜止。这才是智者所为。”
“可我在条例司哪。”
“放心吧,你屡屡反对介甫公,介甫公还会让你呆多久?”
“但你也到了条例司。”小苏又让王巨说得气乐起来。
“别说,我正苦恼着呢,看如何能谢拒这个职位。”
“你也不参与?”
“现在参与了,以后有什么资格参与到收当中?难道让我做两面派,那种没节操的人?”
“哈哈,”苏辙与张载同时乐了。
“然而我不参与,但我对介甫公表示理解。实际子由,有的我也在做了。”
“这个我知道一些。”
“还有你知道的,却想不到的。”
“何?”
“比如南方的木棉,大家看到的是我替朝廷敛财,然而随着南方开发,人口就会向南方转移,并且是自发地转移。这也是疏散人口压力的一个办法,并且我还在思考其他法门。”王巨道。
这就得要感谢宋朝了。
因为宋朝内治政策上比较开明,没有闭关封锁,也不禁止人口流动,所以人口对流动不排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一度将市舶司置到马六甲海峡。
否则就是有了好办法,百姓在闭塞的政策环境里,本来就是一个思念故土,不愿意离开家园的民族,那么只有强行迁徙,强行迁徙会有多麻烦。看一看曹操强行将汉中百姓迁到关中的结果。
再看看唐朝多次发出诏令,鼓励百姓迁于宽乡,有没有成功?
强行迁徙的代价太大了。
但这次南方迁徙一旦成功,那么它就是一个极好的试范,会起到无比的作用。
 ... -->>
小苏继续在思考。
王巨今天是放开了,没办法,想做事了,必须找朋友,更想找小苏这样的朋友。所以必须将他的脑子说得“开窍”。
“兼并之害,当真没人知道?秦朝暴政不算,西汉外戚篡国我也不算。东汉呢?实际说起来,王莽变法,也同样是兼并害的!再到东晋,孙恩之乱为何?再到我朝,王小波与李顺之乱为何?”
不但在宋朝,后世继续来。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难道不知道吗?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带路人”?为什么有那么多攻击母国的香蕉人?当真没有一个强大的母国,他们会活得更有尊严?
一样的道理!
“你们看到的只是会产生骚动,但有没有看到真正的危机?辽国比西夏好一点,但也不能称为老实,比如宋夏开战时,他们为何陈兵幽云?为何岁币从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西夏就更不用说了,无论给多少岁币,他们一直就没有老实过!然而这个积欠无疑就是一个大火药包。积欠一天不解决,这个危机就一天无法化解。陛下与介甫公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不敛财,还能有其他什么好办法?”
小苏开始沮丧了。
“我再说一件事,郑白渠不是我自夸,做得很好了吧。但有没有做好?没有!为何,且听我说,我为了减少麻烦与冲突,并没有真正查没隐田,只是逼着他们将隐田变成了明田。另外我还带着他们注意商业。隐田变成了明田,是多交了税,好了,问题来了。是多交了税,然而因为得到很好地灌溉,他们收入实际在增加中。转移到商业上,财富积累更快。也就是他们越富就越富。”
“我再说一下贫困百姓,因为我分了一些新得的耕地,又能灌溉,能喘一口气了,不过这些地终有限的,虽然能丰收,以后国家税务必然会倾斜,必然会加重,因此勉强不过能维持温和生活罢了。但有灾害呢?就算灾害还能自保。二三十年后,人口增涨后,这些地又不够用了。但另一外少数一群人正在积累更庞大的财富。遇到困难,兼并又再度开始。子由兄,我说的你会意了吧。看似我做得不错,实际只是治标,没有治标,仍然为郑白渠未来的中贫困百姓埋下了一个超级大的火坑。就是这样牵就,我离开后,依然有许多豪强对我不满。”
“这还是有郑白渠之灌溉之利牵就,若没有呢?子由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受益者未必感谢,受害者必然仇恨。但一个个不做事,如何了得。难道继续让这个积欠发展下去,最后三亿,五亿,十亿?到了那时候,天下揭竿而起,不知道你我又何去何从?子由兄,你打算怎么做,从逆贼谋反,或者任由逆贼杀害?”
小苏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那不可能。”
“不可能?现在人口一千三百多万户了,象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达两千万户是四十年,还是五十年。兼并又是如此的厉害,两千万户了,你以为我说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那怎么办?”
“子由兄,看这些变法,不能看其法,而要看其变法的背后。国家两大危机,一个危机就是眼下的积欠与空虚的国库,想一想,英帝大行,陛下都喊没钱用了,不得不只出三分之一的赏赐,河北大旱了,国家任由灾民自生自灭,去年黄河两处决堤,经济稍缓一点,然而陛下还不得不拿出内藏库的珍珠与香料便卖救灾,一旦辽夏联手举国来犯,用什么财政来御敌啊?说仁政,都想仁政,但没有钱帛,用什么来仁政哪?”
“没想到啊,没想到。”
“子由兄,你能关心国家前途,很不错了,至少我感觉你比富公高尚。”
小苏啼笑皆非。
“但也不能怪你,你不知道真相嘛。因此国家当务之急,是将这个积欠填补上,使国库略有盈余,这个道理与置兵一样,我可以不穷兵黜武,但不能不备武。”
“敛财是对的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不好意思,最后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对的。但准确的做法,就是以后如何矫正。我再说桑弘羊,本来这是一个容易遗忘掉的名字,因为介甫公变法,这段时间屡屡提起,都说是小人,奸臣。然而子油兄,若无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经济能恢复过来吗,若无桑弘羊打下的基础,能有昭宣之治么?霍光很了不起,但将他放在汉武帝后期的国政当中,看他会不会有良策,将财政转好?但我为什么说他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及时地将桑弘羊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了起来。你我现在资历浅,地位低,暂时不是你我的舞台,因此何必急之。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参与,不是争执,不是吵架,而是观看,思考,以便几年后你我同时成长起来后,大家联手,学习霍光那样,及时的将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起来,等到国家财政转好,将一些真正属于真正敛财的法门,慢慢地杜止。这才是智者所为。”
“可我在条例司哪。”
“放心吧,你屡屡反对介甫公,介甫公还会让你呆多久?”
“但你也到了条例司。”小苏又让王巨说得气乐起来。
“别说,我正苦恼着呢,看如何能谢拒这个职位。”
“你也不参与?”
“现在参与了,以后有什么资格参与到收当中?难道让我做两面派,那种没节操的人?”
“哈哈,”苏辙与张载同时乐了。
“然而我不参与,但我对介甫公表示理解。实际子由,有的我也在做了。”
“这个我知道一些。”
“还有你知道的,却想不到的。”
“何?”
“比如南方的木棉,大家看到的是我替朝廷敛财,然而随着南方开发,人口就会向南方转移,并且是自发地转移。这也是疏散人口压力的一个办法,并且我还在思考其他法门。”王巨道。
这就得要感谢宋朝了。
因为宋朝内治政策上比较开明,没有闭关封锁,也不禁止人口流动,所以人口对流动不排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一度将市舶司置到马六甲海峡。
否则就是有了好办法,百姓在闭塞的政策环境里,本来就是一个思念故土,不愿意离开家园的民族,那么只有强行迁徙,强行迁徙会有多麻烦。看一看曹操强行将汉中百姓迁到关中的结果。
再看看唐朝多次发出诏令,鼓励百姓迁于宽乡,有没有成功?
强行迁徙的代价太大了。
但这次南方迁徙一旦成功,那么它就是一个极好的试范,会起到无比的作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