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秦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昌平君做了十年丞相,如今却被外放,成了区区一郡守,反要为吾等晚辈筹粮运秣,蒙将军,你说,他心中是否有不平?”
天色已黑,送昌平君出营后,站在大营辕门之下,李信忽然对身边的副手,裨将蒙恬如此感慨。
蒙恬年纪比李信略小几岁,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颔上留了两撇胡须,闻李信此言,只是笑了笑道:
“这倒不一定是贬斥,昌平君奉王命,乘王驾东巡,平新郑之乱,降淮阳大城,居功至伟。大王欲一战灭楚,让最信任的昌平君在此驻镇也无可厚非,只要打好这一仗,立下灭国之功,昌平君未尝没有机会重返朝堂,再为秦相。”
蒙恬言下之意,是他们这次与昌平君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胜则同赏,败则同罚,还望李信勿要过多猜疑。
“也对。”
李信心知蒙恬之父蒙武与昌平君是旧交,便点了点头:“你我毕竟年轻,还需要有长者居中坐镇。”
容不得李信不多想,因为这场战争,从秦王任将开始,就透露着一些不寻常。
且不说有灭国之功的王翦、王贲父子突然被雪藏,就连昔日跟随王翦破国的宿将如辛胜、杨端和、羌瘣等,大王竟无一任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因为王翦坚持必须六十万人方可伐楚,意思是战争要拖到明年,这让急性子的秦王颇为不喜。于是他索性让宿将们各自镇守原地,转而大胆启用了一大批出身郎卫的青壮将领,如李信、蒙恬、李由等,令其负责伐楚之事。
“大王这是有意让王老将军及其旧部引退,开始让新人上位了啊……”
李信、蒙恬都明白这点,二人年纪虽然不大,可也经历了数年军旅。李信更是屡获大功,论功勋,论资历,都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资本。蒙恬则是秦国名将蒙骜之孙,家传兵学,是继李信之后,秦王最欣赏的少壮派将军。
二人都知道这场出征,对于秦国,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尤其是李信,前辈王翦的战功赫赫摆在面前,带给他巨大压力的同时,还有几分跃跃欲试。
回到大帐后,李信令属下将膏油灯统统点亮,他与蒙恬要连夜商议接下来的军务。
案几上的地图有两张,一张是“驻军图”,是用红、黑、田青三种颜色绘成的守备地图。其范围相当于秦国的砀郡,以及新设的陈郡淮阳、上蔡地区。上面用黑底套红勾框,着重表示李信麾下几支军队的驻地及其指挥中心,还有后方的粮仓及运粮路线。
李信眼睛在地图上扫视,找到了敖仓的位置。
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作为打过不少仗的将军,李信当然明白,要想打赢这场灭国之战,首要的一点是保证二十万人的粮食供应。
“荥阳敖仓,便是此番伐楚的输粮起点。”
敖仓是六七月间,在荥阳新修的大粮仓,可积粮数十万石,那里濒临大河,又是鸿沟的起点,所以交通方便,不论是来自关中的粟麦,还是来自河内、河东、三川的粮秣,都可以先集中到敖仓,再沿着鸿沟,运送到淮阳来……
所以李信才会选择淮阳作为大军征楚的大本营,这里是鸿沟粮食运输的终点。
他可用的人手二十万,其中十万是负责运粮的民夫刑徒,基本上就近征发。另外十万才是作战部队,这么多人,当然不可能一窝蜂挤在淮阳,李信还分配了几支偏师,驻扎在上蔡、阳城、睢阳等地,所以在淮阳的作战部队,仅有五万。
“这五万大军的粮秣,便由昌平君居中调度,上蔡三万、阳城五千,粮秣由颍川郡襄城县输送,睢阳一万五千人,粮秣由陈留输送。”
方才李信、蒙恬与昌平君讨论的,便是输粮的问题。这样一来,三军的后方补给线便清晰明了了,而且都有水路之便,可以极大增加效率,减轻损耗。
在确保粮食补给后,大军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前进。
李信让人将第二张“地形图”也挂起来,此图的主区为秦楚边界的淮北地区,上南下北,方位与后世相反。图上用粗细均匀的曲线,绘有淮北地区河流30多条,芒砀山等山脉采用闭合曲线内加晕线表示,脉络分明,道路绘成细线,各处县、乡城郭则用方框表示。
“淮北平坦,几乎无险可守,但亦不可孤军深入,因为楚军集中在几处城郭,可阻断我军补给。”
蒙恬也点了点地图:“据探子回报,项县、平舆、城父,这三城,便... -->>
“昌平君做了十年丞相,如今却被外放,成了区区一郡守,反要为吾等晚辈筹粮运秣,蒙将军,你说,他心中是否有不平?”
天色已黑,送昌平君出营后,站在大营辕门之下,李信忽然对身边的副手,裨将蒙恬如此感慨。
蒙恬年纪比李信略小几岁,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颔上留了两撇胡须,闻李信此言,只是笑了笑道:
“这倒不一定是贬斥,昌平君奉王命,乘王驾东巡,平新郑之乱,降淮阳大城,居功至伟。大王欲一战灭楚,让最信任的昌平君在此驻镇也无可厚非,只要打好这一仗,立下灭国之功,昌平君未尝没有机会重返朝堂,再为秦相。”
蒙恬言下之意,是他们这次与昌平君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胜则同赏,败则同罚,还望李信勿要过多猜疑。
“也对。”
李信心知蒙恬之父蒙武与昌平君是旧交,便点了点头:“你我毕竟年轻,还需要有长者居中坐镇。”
容不得李信不多想,因为这场战争,从秦王任将开始,就透露着一些不寻常。
且不说有灭国之功的王翦、王贲父子突然被雪藏,就连昔日跟随王翦破国的宿将如辛胜、杨端和、羌瘣等,大王竟无一任用。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因为王翦坚持必须六十万人方可伐楚,意思是战争要拖到明年,这让急性子的秦王颇为不喜。于是他索性让宿将们各自镇守原地,转而大胆启用了一大批出身郎卫的青壮将领,如李信、蒙恬、李由等,令其负责伐楚之事。
“大王这是有意让王老将军及其旧部引退,开始让新人上位了啊……”
李信、蒙恬都明白这点,二人年纪虽然不大,可也经历了数年军旅。李信更是屡获大功,论功勋,论资历,都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资本。蒙恬则是秦国名将蒙骜之孙,家传兵学,是继李信之后,秦王最欣赏的少壮派将军。
二人都知道这场出征,对于秦国,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尤其是李信,前辈王翦的战功赫赫摆在面前,带给他巨大压力的同时,还有几分跃跃欲试。
回到大帐后,李信令属下将膏油灯统统点亮,他与蒙恬要连夜商议接下来的军务。
案几上的地图有两张,一张是“驻军图”,是用红、黑、田青三种颜色绘成的守备地图。其范围相当于秦国的砀郡,以及新设的陈郡淮阳、上蔡地区。上面用黑底套红勾框,着重表示李信麾下几支军队的驻地及其指挥中心,还有后方的粮仓及运粮路线。
李信眼睛在地图上扫视,找到了敖仓的位置。
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作为打过不少仗的将军,李信当然明白,要想打赢这场灭国之战,首要的一点是保证二十万人的粮食供应。
“荥阳敖仓,便是此番伐楚的输粮起点。”
敖仓是六七月间,在荥阳新修的大粮仓,可积粮数十万石,那里濒临大河,又是鸿沟的起点,所以交通方便,不论是来自关中的粟麦,还是来自河内、河东、三川的粮秣,都可以先集中到敖仓,再沿着鸿沟,运送到淮阳来……
所以李信才会选择淮阳作为大军征楚的大本营,这里是鸿沟粮食运输的终点。
他可用的人手二十万,其中十万是负责运粮的民夫刑徒,基本上就近征发。另外十万才是作战部队,这么多人,当然不可能一窝蜂挤在淮阳,李信还分配了几支偏师,驻扎在上蔡、阳城、睢阳等地,所以在淮阳的作战部队,仅有五万。
“这五万大军的粮秣,便由昌平君居中调度,上蔡三万、阳城五千,粮秣由颍川郡襄城县输送,睢阳一万五千人,粮秣由陈留输送。”
方才李信、蒙恬与昌平君讨论的,便是输粮的问题。这样一来,三军的后方补给线便清晰明了了,而且都有水路之便,可以极大增加效率,减轻损耗。
在确保粮食补给后,大军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前进。
李信让人将第二张“地形图”也挂起来,此图的主区为秦楚边界的淮北地区,上南下北,方位与后世相反。图上用粗细均匀的曲线,绘有淮北地区河流30多条,芒砀山等山脉采用闭合曲线内加晕线表示,脉络分明,道路绘成细线,各处县、乡城郭则用方框表示。
“淮北平坦,几乎无险可守,但亦不可孤军深入,因为楚军集中在几处城郭,可阻断我军补给。”
蒙恬也点了点地图:“据探子回报,项县、平舆、城父,这三城,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