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52wx.net,大唐马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使命?先皇在半路上庇佑他,便是庇佑马王和盈隆宫。”
从刺史府出来后,李袭誉再去澎水县会晤了赵国公,得知长孙无忌从澎水脱了身,饮食起居均有人打理,李袭誉也就放心了。
澎水县已专程来看望过赵国公,让他安心养伤,在流放地的劳役暂时也不必考虑,但县令陶洪的意思:按着大明宫流放他的旨意,长孙无忌不可擅出澎水县。
长孙无忌告诉李袭誉,自从到了澎水县,他连金徽陛下的影子都没见呢,想起和李治、武氏约定的两月之期,长孙无忌不由的一阵急躁。
李袭誉想起孩子们在万州说过的、马王已在涪州的话来,便对长孙无忌提了一句。只是一路上并未亲眼见到马王,李袭誉自已都有些不确定。
长孙无忌乍听之下觉得不可思议,心头先被一阵讪讪的滋味填满了,难道马王会如此心切,绕过自己、带了儿子们直接赶去长安?过了好一阵,他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袭誉兄,你该不是叫孩子们给哄了吧?这可不像他的做派,再说崔夫人都未动身呢,郭公子干什么去了?”
李袭誉坐不住了,辞了长孙无忌匆匆往盈隆宫来,一见到柳玉如、崔氏等人,才确认自己真让几个孩子给哄了,金徽陛下此时还在砚山镇没回来呢。
婉清问,“爹,当时是谁和你说峻也同行的?”
李袭誉回想一下说,“是三郎对我说的,我看他挎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哪能料到这些人是背了大人们跑出去的!因而对贤婿人已在涪州的话也就不怀疑了!”
谢金莲自语道,“我的钱匣子被人倒去了一多半!一定是李威干的!”
李袭誉捋须一乐,“想来是怕我半路上硬拽他们回来,才把他爹摆出来好叫老夫放心!让他们出去摔打摔打也好,至少在盘缠、身手上不必担什么心,只是做爹的没去,这几个孩子跑到长安干什么去了?”
崔嫣重重地叹了口气,没往下说。
……
虽然早就有风闻,但是,当李治在朝会上当众宣布,由左千牛卫大将军薛礼领兵去西域时,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英国公李士勣依旧有一点点不舒服。这么大的事,他这个兼领的兵部尚书也和其他官员一样,当刻才从皇帝的口中得到最终确认。
大事已定下来,他不可能再表示自己也有去西州平乱的意向了,那便有争功、争势之嫌。
今年薛礼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而李士勣已经六十五岁了。
仅仅是将薛礼、李士勣二人的年龄往台面上一摆,李治这么安排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李士勣已经体察到皇帝不便明说的用意了。
此刻英国公关心的是,由谁来接替薛礼的现职。玄武门非等闲之地,从接替人选上也能印证李治的真实用意。
李士勣静静地听着下文,得知暂镇玄武门的是薛礼手下一名郎将——那是薛礼的人,而且是暂时镇守,左千牛卫执牛耳者仍是薛礼——也就是说平乱归来,薛礼还要回左千牛卫。
散朝时,李士勣听殿中监官员传呼道,“薛礼将军请移步至紫宸殿,陛下和武皇后单独召见!”
英国公意味索然的打道回府。
恰巧黔州刘方桂的飞信也到了,英国公快步走入书房,屏退下人,迫不及待地去看这封密信,看罢大吃一惊。
刺杀长孙无忌的人死于“秦王箭”。
长孙无忌业已安然无恙地抵达澎水县。
这个“秦王箭”是真是假?即便英国公对先皇帝所用的箭支还有些印象,但此刻从飞信中的描述是辨别不出真假的。英国公想,如果箭是真的,又是谁射出的这支箭?既然不是长孙润,难道是盈隆宫?
这个事件的警告意味无比强烈!
这就好比一个贼,趁着天黑跳入人家的院子里行窃,满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却被一块不知谁、从黑影里投出来的石子,给精准地砸了一下。
刺客是精挑细选的,不论是射技,还是对英国公府的忠诚,都无可挑剔。
那么用秦王箭一下子射死刺客的人就更可怕!你不知道他的底细,他却知道你的底细。一想到这一点,李士勣顿时浑身躁热,心跳加快。
此时的紫宸殿内,只有李治,武媚娘,薛礼。
再没有第四个人。
李治和武媚娘坚信,哪怕金徽皇帝已经离开大明宫近十年了,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身材魁伟的中年将军,仍然是金徽陛下的挚交和死党。
即便是放在眼下,只要他们的皇兄在盈隆宫有一句话、让薛礼拿下他们,李治和武氏一刻也不会安稳地坐在这里。
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朝臣中针对李治的冷陌、抵拒、孤立、甚至谋图废立的种种事件当中,最令李治和武媚娘放心倚赖的,恰恰就是这个人,而且他们还自始至终放心地让薛礼镇守在玄武门。
但这一次,薛礼必须离开了,为着大唐的万世基业。
皇帝请薛礼坐,武皇后居然亲自给薛礼端了茶来。
薛礼躬身谢茶,然后道,“陛下、娘娘召见微臣,不知还有什么叮嘱。”
李治道,“朕与皇后一直视薛将军如同兄长,将军即将远征西域,我们不知何时能够复见,今日只是叙叙往事。”
武皇后道,“那年夏天,万年宫深夜突发山洪,淹毙三千多人,朝臣卫士人人自顾,唯独将军冒险登高而呼,方使本宫与陛下脱险,这是无论何时也不能够忘的。”
薛礼道,“这是微臣的本份。”
武氏道,“这是手足至亲的情谊,先皇金徽陛下临行时,唯一说过的话便是让我们以兄长待将军。因而那一次将军对我们虽有救命之情,却没得什么像样子的赏赐。”
这是多年来他们第一次对薛礼谈到了万年宫山洪事件,那次他们只赏赐给薛礼一匹御马。李治说,“朕给你那样的赏赐真是有些寒酸了!当时连朕的舅父都只顾自己逃命,朕若赏赐过多,便亲手造成了薛将军的孤立。”
这也是李治和武媚娘第一次在薛礼面前提到了金徽陛下。
薛礼立刻起身施礼道,“薛礼已从陛下处得到很多,这是微臣的本份。”
李治道,“将军西去平乱,执意只带三千轻骑,兵力会不会有些少呢?朕与皇后实在担心你的安危啊,何妨多带些,朕马上便可拟旨。”
什么使命?先皇在半路上庇佑他,便是庇佑马王和盈隆宫。”
从刺史府出来后,李袭誉再去澎水县会晤了赵国公,得知长孙无忌从澎水脱了身,饮食起居均有人打理,李袭誉也就放心了。
澎水县已专程来看望过赵国公,让他安心养伤,在流放地的劳役暂时也不必考虑,但县令陶洪的意思:按着大明宫流放他的旨意,长孙无忌不可擅出澎水县。
长孙无忌告诉李袭誉,自从到了澎水县,他连金徽陛下的影子都没见呢,想起和李治、武氏约定的两月之期,长孙无忌不由的一阵急躁。
李袭誉想起孩子们在万州说过的、马王已在涪州的话来,便对长孙无忌提了一句。只是一路上并未亲眼见到马王,李袭誉自已都有些不确定。
长孙无忌乍听之下觉得不可思议,心头先被一阵讪讪的滋味填满了,难道马王会如此心切,绕过自己、带了儿子们直接赶去长安?过了好一阵,他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袭誉兄,你该不是叫孩子们给哄了吧?这可不像他的做派,再说崔夫人都未动身呢,郭公子干什么去了?”
李袭誉坐不住了,辞了长孙无忌匆匆往盈隆宫来,一见到柳玉如、崔氏等人,才确认自己真让几个孩子给哄了,金徽陛下此时还在砚山镇没回来呢。
婉清问,“爹,当时是谁和你说峻也同行的?”
李袭誉回想一下说,“是三郎对我说的,我看他挎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哪能料到这些人是背了大人们跑出去的!因而对贤婿人已在涪州的话也就不怀疑了!”
谢金莲自语道,“我的钱匣子被人倒去了一多半!一定是李威干的!”
李袭誉捋须一乐,“想来是怕我半路上硬拽他们回来,才把他爹摆出来好叫老夫放心!让他们出去摔打摔打也好,至少在盘缠、身手上不必担什么心,只是做爹的没去,这几个孩子跑到长安干什么去了?”
崔嫣重重地叹了口气,没往下说。
……
虽然早就有风闻,但是,当李治在朝会上当众宣布,由左千牛卫大将军薛礼领兵去西域时,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英国公李士勣依旧有一点点不舒服。这么大的事,他这个兼领的兵部尚书也和其他官员一样,当刻才从皇帝的口中得到最终确认。
大事已定下来,他不可能再表示自己也有去西州平乱的意向了,那便有争功、争势之嫌。
今年薛礼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而李士勣已经六十五岁了。
仅仅是将薛礼、李士勣二人的年龄往台面上一摆,李治这么安排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李士勣已经体察到皇帝不便明说的用意了。
此刻英国公关心的是,由谁来接替薛礼的现职。玄武门非等闲之地,从接替人选上也能印证李治的真实用意。
李士勣静静地听着下文,得知暂镇玄武门的是薛礼手下一名郎将——那是薛礼的人,而且是暂时镇守,左千牛卫执牛耳者仍是薛礼——也就是说平乱归来,薛礼还要回左千牛卫。
散朝时,李士勣听殿中监官员传呼道,“薛礼将军请移步至紫宸殿,陛下和武皇后单独召见!”
英国公意味索然的打道回府。
恰巧黔州刘方桂的飞信也到了,英国公快步走入书房,屏退下人,迫不及待地去看这封密信,看罢大吃一惊。
刺杀长孙无忌的人死于“秦王箭”。
长孙无忌业已安然无恙地抵达澎水县。
这个“秦王箭”是真是假?即便英国公对先皇帝所用的箭支还有些印象,但此刻从飞信中的描述是辨别不出真假的。英国公想,如果箭是真的,又是谁射出的这支箭?既然不是长孙润,难道是盈隆宫?
这个事件的警告意味无比强烈!
这就好比一个贼,趁着天黑跳入人家的院子里行窃,满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却被一块不知谁、从黑影里投出来的石子,给精准地砸了一下。
刺客是精挑细选的,不论是射技,还是对英国公府的忠诚,都无可挑剔。
那么用秦王箭一下子射死刺客的人就更可怕!你不知道他的底细,他却知道你的底细。一想到这一点,李士勣顿时浑身躁热,心跳加快。
此时的紫宸殿内,只有李治,武媚娘,薛礼。
再没有第四个人。
李治和武媚娘坚信,哪怕金徽皇帝已经离开大明宫近十年了,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身材魁伟的中年将军,仍然是金徽陛下的挚交和死党。
即便是放在眼下,只要他们的皇兄在盈隆宫有一句话、让薛礼拿下他们,李治和武氏一刻也不会安稳地坐在这里。
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朝臣中针对李治的冷陌、抵拒、孤立、甚至谋图废立的种种事件当中,最令李治和武媚娘放心倚赖的,恰恰就是这个人,而且他们还自始至终放心地让薛礼镇守在玄武门。
但这一次,薛礼必须离开了,为着大唐的万世基业。
皇帝请薛礼坐,武皇后居然亲自给薛礼端了茶来。
薛礼躬身谢茶,然后道,“陛下、娘娘召见微臣,不知还有什么叮嘱。”
李治道,“朕与皇后一直视薛将军如同兄长,将军即将远征西域,我们不知何时能够复见,今日只是叙叙往事。”
武皇后道,“那年夏天,万年宫深夜突发山洪,淹毙三千多人,朝臣卫士人人自顾,唯独将军冒险登高而呼,方使本宫与陛下脱险,这是无论何时也不能够忘的。”
薛礼道,“这是微臣的本份。”
武氏道,“这是手足至亲的情谊,先皇金徽陛下临行时,唯一说过的话便是让我们以兄长待将军。因而那一次将军对我们虽有救命之情,却没得什么像样子的赏赐。”
这是多年来他们第一次对薛礼谈到了万年宫山洪事件,那次他们只赏赐给薛礼一匹御马。李治说,“朕给你那样的赏赐真是有些寒酸了!当时连朕的舅父都只顾自己逃命,朕若赏赐过多,便亲手造成了薛将军的孤立。”
这也是李治和武媚娘第一次在薛礼面前提到了金徽陛下。
薛礼立刻起身施礼道,“薛礼已从陛下处得到很多,这是微臣的本份。”
李治道,“将军西去平乱,执意只带三千轻骑,兵力会不会有些少呢?朕与皇后实在担心你的安危啊,何妨多带些,朕马上便可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