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文学网 www.52wx.net,大宋有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辽国的军队主要由契丹本部军、属国军、幽州汉军组成。本部军很好理解,就是契丹人组成的军队,比如皮室军、属珊军、大首领军(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答、五押)。由于奚族归顺契丹时间很长,还和契丹人生活在一起,也算作本部军队。
属国军相当于被契丹人征服的少数族群,它们以诸侯的形态存在,比如鞑靼、尉厥里、室韦、女真、党项等等。这些属国军遇到战争必须按规定出一定数量的兵,并统一由契丹官员指挥。
幽州汉军不用解释,就是生活在幽州附近的汉人军队。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北地汉人,有的是五代十国时从内地逃难过去的,还有在历年战争里被抓的俘虏。
像宿卫亲军、部族军、舍利军、糺(军)、拽剌军、剋军、龙军、凤军、虎军、熊军、鹰军、铁鹞子军、铁林军等军队名称,都是以上各军种里面的具体分支,就像是禁军里的拱圣军、龙卫军之流。
皮室这个词来自于契丹语,意思就是精锐。后世东北方言里也有皮实一词,多用来形容孩子长的结实,大概就是来源于契丹语的皮室。
这个军种有点像北宋禁军的上四军,分为左右两军,是契丹皇帝的禁卫军,全部由契丹人充当,纯骑兵,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
皮室军的前身是一种叫做腹心部的骑兵,听名字就可以理解了,都是心腹组成的呗,或者叫都是皇帝一族和皇后一族子弟组成的亲军。掌管皮室军的官职叫总宿卫,典宿卫则是单独领皮室军左右任何一军的第二阶军官。
这支军队发展到目前的总数量沈括也搞不太清楚,甚至北宋朝廷都没有具体数字,估计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它也从最初的皇帝亲兵逐渐演变成辽军里的野战精锐部队,每次南侵几乎都能看到踪影。
皮室军之外,属于皇族控制的军队还有一种叫做斡鲁朵军。它分驻在皇帝的行宫和四时捺钵营地,称作十二宫一府,数量不到十万。
在幹鲁朵军内部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叫做属珊军,听着好像有点女性味道。没错,这个军种和皮室军有点一公一母的意思。
它是由应天太后建立的,兵源来自渤海国和各地蕃汉族群,当时被太后成为珊瑚之宝,数量大概在三万上下。
皮室军、幹鲁朵军,就是辽国皇帝手中的亲军,或者叫中央军。剩下的都是地方军或者叫部族军,是各部族自己的军队。
和中央军相比地方武装的总数很难确定,他们平时就是牧民或者农民,一有战争马上变身成士兵,到底有多少常备军、多少预备役,估计得去问辽国北院枢密使才成。
不过沈括也说了,以前每次辽国南下兵力很少有超过十万的,这里的兵力指正兵,要是把辅兵全算上的话基本就是乘以三。
在契丹的军制中,洪涛仿佛看到了清朝的八旗制度。皇族指挥其中一两个旗,皇后一族再来一两个旗,剩余的归本族贵族统领。
在满八旗之外还有蒙古八旗、汉八旗,这些相当于辽国的部族军,不归皇族直接统属,但得听命令。只是契丹人的这种制度还没有八旗制度那么严密规整,算游牧民族特色制度的雏形吧。
辽国的兵役制度和西夏几乎一模一样,契丹人十五岁到五十岁之内都是兵源。一家要出两个正兵,每个正兵自己备三匹马,还有打草谷、守铺营的家丁各一名。
这里的家丁就是各族奴隶,平时负责放牧耕种,没有任何财产,连命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家要去参军打仗了,还得带上他们跟着当辅兵。
在兵种上辽国没有西夏全面,他们主要还是以骑兵为主,只有渤海国和幽州汉军里有步兵,另外还有一些弩手和水军。
至于武器装备,辽军多为骑兵,角弓就是主要武器,配以铁骨朵、铁刀、铁长剑。甲胄多为唐制的鱼鳞甲和山纹甲,但不是大范围装备。
鹰军、铁鹞军和铁林军是纯粹的重装骑兵,其它部队会装备一部分,比如只有胸甲、头盔是金属的,其它部位以皮甲为主。
“听起来契丹骑兵与西夏骑兵无异,师承一脉耳。”最后是关于辽国军队作战模式的探讨,在这一点上洪涛稍微有点发言权了,好歹也面对过西夏的精锐部队。
<... -->>
辽国的军队主要由契丹本部军、属国军、幽州汉军组成。本部军很好理解,就是契丹人组成的军队,比如皮室军、属珊军、大首领军(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答、五押)。由于奚族归顺契丹时间很长,还和契丹人生活在一起,也算作本部军队。
属国军相当于被契丹人征服的少数族群,它们以诸侯的形态存在,比如鞑靼、尉厥里、室韦、女真、党项等等。这些属国军遇到战争必须按规定出一定数量的兵,并统一由契丹官员指挥。
幽州汉军不用解释,就是生活在幽州附近的汉人军队。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北地汉人,有的是五代十国时从内地逃难过去的,还有在历年战争里被抓的俘虏。
像宿卫亲军、部族军、舍利军、糺(军)、拽剌军、剋军、龙军、凤军、虎军、熊军、鹰军、铁鹞子军、铁林军等军队名称,都是以上各军种里面的具体分支,就像是禁军里的拱圣军、龙卫军之流。
皮室这个词来自于契丹语,意思就是精锐。后世东北方言里也有皮实一词,多用来形容孩子长的结实,大概就是来源于契丹语的皮室。
这个军种有点像北宋禁军的上四军,分为左右两军,是契丹皇帝的禁卫军,全部由契丹人充当,纯骑兵,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
皮室军的前身是一种叫做腹心部的骑兵,听名字就可以理解了,都是心腹组成的呗,或者叫都是皇帝一族和皇后一族子弟组成的亲军。掌管皮室军的官职叫总宿卫,典宿卫则是单独领皮室军左右任何一军的第二阶军官。
这支军队发展到目前的总数量沈括也搞不太清楚,甚至北宋朝廷都没有具体数字,估计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它也从最初的皇帝亲兵逐渐演变成辽军里的野战精锐部队,每次南侵几乎都能看到踪影。
皮室军之外,属于皇族控制的军队还有一种叫做斡鲁朵军。它分驻在皇帝的行宫和四时捺钵营地,称作十二宫一府,数量不到十万。
在幹鲁朵军内部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叫做属珊军,听着好像有点女性味道。没错,这个军种和皮室军有点一公一母的意思。
它是由应天太后建立的,兵源来自渤海国和各地蕃汉族群,当时被太后成为珊瑚之宝,数量大概在三万上下。
皮室军、幹鲁朵军,就是辽国皇帝手中的亲军,或者叫中央军。剩下的都是地方军或者叫部族军,是各部族自己的军队。
和中央军相比地方武装的总数很难确定,他们平时就是牧民或者农民,一有战争马上变身成士兵,到底有多少常备军、多少预备役,估计得去问辽国北院枢密使才成。
不过沈括也说了,以前每次辽国南下兵力很少有超过十万的,这里的兵力指正兵,要是把辅兵全算上的话基本就是乘以三。
在契丹的军制中,洪涛仿佛看到了清朝的八旗制度。皇族指挥其中一两个旗,皇后一族再来一两个旗,剩余的归本族贵族统领。
在满八旗之外还有蒙古八旗、汉八旗,这些相当于辽国的部族军,不归皇族直接统属,但得听命令。只是契丹人的这种制度还没有八旗制度那么严密规整,算游牧民族特色制度的雏形吧。
辽国的兵役制度和西夏几乎一模一样,契丹人十五岁到五十岁之内都是兵源。一家要出两个正兵,每个正兵自己备三匹马,还有打草谷、守铺营的家丁各一名。
这里的家丁就是各族奴隶,平时负责放牧耕种,没有任何财产,连命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家要去参军打仗了,还得带上他们跟着当辅兵。
在兵种上辽国没有西夏全面,他们主要还是以骑兵为主,只有渤海国和幽州汉军里有步兵,另外还有一些弩手和水军。
至于武器装备,辽军多为骑兵,角弓就是主要武器,配以铁骨朵、铁刀、铁长剑。甲胄多为唐制的鱼鳞甲和山纹甲,但不是大范围装备。
鹰军、铁鹞军和铁林军是纯粹的重装骑兵,其它部队会装备一部分,比如只有胸甲、头盔是金属的,其它部位以皮甲为主。
“听起来契丹骑兵与西夏骑兵无异,师承一脉耳。”最后是关于辽国军队作战模式的探讨,在这一点上洪涛稍微有点发言权了,好歹也面对过西夏的精锐部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